01
構筑“雙水源”保障體系
東莞市民將很快就能喝到西江水
由東莞市水務集團供水公司投資建設的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東莞配套松山湖水廠一期工程迎來重大利好消息,目前,該水廠已進入運行調試階段,計劃于2024年7月試運行供水,意味著東莞市民將很快就能喝到西江水,生活用水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東莞配套水廠及配水管線工程,是東莞優化利用東江、西江水源,順利承接西江飲用水源,構建“雙水源”安全供水格局的重大民生工程,是目前國內乃至亞洲一次性建成規模最大的單體水廠。
工程位于松山湖金多港區域,占地約291.8畝,總建筑面積約4.2萬平方米,設計規模為110萬立方米/日,松山湖水廠一期工程及其配水管線一期工程的總投資超28億元。
松山湖水廠效果圖
松山湖水廠運營后,將徹底改變東莞以往單一供水水源格局,實現東江西江“雙水源”保障,有效降低咸潮上溯、暴雨天氣排澇等自然災害對東莞用水的影響,進一步保障粵港澳大灣區供水安全、經濟安全、生態安全。
圖源:科技日報
02
松山湖水廠的蛻變
出廠水標準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2022年2月11日,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東莞配套松山湖水廠一期工程正式啟動。歷經近900天的施工奮戰,目前松山湖水廠建設工程量超99%。
相比傳統水廠設計,松山湖水廠一期工程項目創新采用了經濟科學的“疊合式”設計,融會“科技共山水一色”的設計理念,利用科學布置地下管線,合理協調水廠構筑物的空間關系,對廠區最大單體沉清疊合池以及砂濾池、南北細格柵間等主要構筑物均采用上下兩層的疊合式新設計。
東莞松山湖水廠采用疊合式設計的沉清疊合池、清水池和砂濾池
一座水廠,需要除去水中的不溶性雜質、可溶性雜質、有毒物質和病原微生物。
“常規水處理一般分為兩條線,一條是水處理線,即取水泵房+細格柵間臭氧預處理+平流沉淀池+砂濾池+清水池+配水泵房,另一條是泥處理線,即重力濃縮池+污泥平衡池+脫水機房,共需9個單體建筑。”中鐵四局東莞松山湖水廠項目負責人曾宇昕說。
每個程序都需要建設相應的建筑物。而隨著水處理工藝向延長化、復雜化方向發展,用于水處理的構筑物數量不斷增加。
東莞松山湖水廠沉清疊合池
“供水能力為50萬立方米的水廠,占地規模普遍達到250畝以上。若按傳統設計,供水110萬立方米的東莞松山湖水廠用地,一般需要占地500畝左右。”曾宇昕說。
東莞松山湖水廠所處位置,是珠三角區域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可謂寸土寸金。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建設超大規模水廠?設計單位通過消化吸收國內外水廠建設的新理念,創新采用了最經濟科學的“疊合式”設計方案。
科學布置地下管線,合理協調水廠構筑物的空間關系,對廠區最大單體沉清疊合池以及砂濾池、南北細格柵間等主要構筑物均采用上下兩層的疊合式新設計,成功將24個標高不同、形狀不同、功能不同的構筑物“塞”進了290畝左右的面積內,相比傳統水廠設計節約用地約50%,還相應節省6個構筑物所需的建筑材料。
此外,松山湖水廠采用“預處理+常規處理+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安全消毒”全流程、多級屏障處理的制水工藝,出廠水標準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工程建成后,將進一步改善松山湖、大朗、大嶺山、長安以及中部片區等共8個鎮街居民的用水體驗,為降低咸潮上溯對東莞用水影響,保障安全供水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東莞發布綜合,東莞廣播電視臺、東莞水務集團、中國中鐵)